第四百章:趙國變天(下)
拿到兵符之后,軍權在手,張獻等人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了,現在實力有了,就缺少一個名份,而能夠給張獻這個名份的人就只有宋王后一人,所以她的態度很重要,可是宋王后說了,不見到張獻和李如秉,她是說什么也不會同意的。
說實話,張獻并不想見宋王后,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直生活在宋王后的陰影之下,趙威王一生一共有四個兒子,沒有一個是宋王后親生的,但是作為嫡母,宋王后對四個兒子一直都是十分嚴厲,而四個兒子之中,老三死得早,老四還年幼,對宋王后沒有太多的矛盾,但是張藺和張獻就不一樣了。
宋王后為人十分強勢,張藺和張獻的母親可以說是間接就是死在了宋王后的手里的,這就導致宋王后和張藺還有張獻的關系很差,如非必要,張獻根本不想見到宋王后的,可是現在宋王后指名道姓的要見他,有關系他登基的大事,張獻似乎已經避無可避,只有同意一條路了。
李如秉聽后,也是了然了,他也對張獻和宋王后之間的那點破事有些耳聞的,也知道張獻此時心里十分郁悶,但是大義在宋王后手中,不見不行啊,于是勸說道:“侯爺,王后畢竟是侯爺的嫡母,而且侯爺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,就少不了王后的支持,于情于理,侯爺也是需要和王后見上一見的。”
這個道理張獻明白,于是點了點頭,說道:“也罷,那就見一見吧,李將軍,等會你隨本侯去一趟慶福宮吧!”
“喏!”李如秉應道。
一個時辰之后,趙王宮,慶福宮中,宋王后、張獻相對而坐,李如秉也是站在一旁。
看著張獻,宋王后冷笑說道:“云中侯真是好手段啊,如此輕易的就控制住了局面,當真是手段不凡,看來本宮從前真是小看你了!”
“母后說笑了,張藺和糜邡等人合謀篡改先王遺詔,兒臣只不過盡人子之份,為父王撥亂反正而已,算不上什么高明的!”張獻笑著回道,雖然他對宋王后十分不感冒,但是為了日后之事,張獻也不得不賠上笑臉了。
可是宋王后顯然是不吃張獻這一套的,冷笑道:“撥亂反正?誰是亂,誰是正,云中侯心里恐怕比誰都清楚,這些說辭糊弄一下其他人還可以,在本宮面前,云中侯就就別來這一套了,本宮也很清楚云中侯想要什么,本宮可以給你,但是本宮有一個條件!”
“是什么條件?母后但說無妨!”張獻見宋王后松口了,心里不禁大喜,只要宋王后肯松口就行了,至于是什么條件,只要能夠順利的得到王位,張獻可以不在乎的。
“本宮的條件很簡單,本宮要你留張藺一命!”宋王后說道,她可以給張獻一個名正言順的名義,但是條件就是張獻必須留張藺一命。
“母后能否告訴兒臣,這是為何呢?”聽到宋王后的條件,張獻頓時皺起了眉頭,張藺他原本是不想留的,畢竟是競爭對手,而且還是趙威王的長子,他一日還活著,對于張獻而言都是一個隱患,所以張獻要宋王后給出一個令自己信服的理由來。
宋王后嘆了一口氣,說道:“獻兒,你可曾記得你小的時候,你大哥是如何待你的?你們畢竟是親兄弟啊,又何必走到這一步呢?再說了,先王子嗣艱難,老三死得早,現在就只剩下你和老大還有老四了,別再自相殘殺了!”
宋王后的一番話,瞬間將張獻帶回了二十年前,那時的張獻和張藺還年幼,兄弟之間親密無間,可是誰能想到,二十年后的今天,他們會走到這一步呢?
想起往事種種,張獻不禁嘆了一口氣,說道:“也罷,看在母后的面上,兒臣可以放過老大,只要他日后不再和兒臣作對,兒臣可以放過他,并且保證他一生富貴,只不過糜邡、張傳、司馬沖幾人是一定要死的,這是不顧改變的!”張獻最終還是同意了留張藺一命,但是作為張藺的支持者,糜邡、張傳、司馬沖等人是絕對不能留的,這是張獻的底線,為了避免宋王后再為他們求情,張獻只能率先表態了。
“糜邡、張傳、司馬沖幾人篡改先王遺詔,意圖顛覆朝綱,死不足惜,本宮又怎么會為了這些亂臣賊子向獻兒求情呢?獻兒放心,他們的死活和本宮無關!”宋王后點了點頭說道,她也知道,糜邡、張傳、司馬沖幾人是絕對留不住的,因為就算張獻不殺他們,莊平、李如秉也不會讓他們活著的,所以宋王后壓根就沒有想過保他們,能夠保住張藺的性命已經是底線了,這一點,宋王后還是很清楚的。
張獻和宋王后之間的談話很順利,很快,宋王后就頒下懿旨,指責糜邡、張傳、司馬沖等人篡改趙威王遺詔,意圖顛覆朝綱,罪不容誅,夷三族,現在趙威王逝世,新趙王還沒有登基,宋王后就是趙國最至高無上的存在了,她的懿旨一下,就代表著糜邡等人死定了,誰也救不了他們,不過讓很多人奇怪的是,作為這件事的另一個主角的張藺,在懿旨里卻提也沒有提過一句,這不應該啊!
不過作為失敗者,張藺的死活根本沒有人關心的,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張獻的身上,三天,張獻等人終于是將整個晉陽城和朝堂控制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