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章:鄧軍入吳城
面臨抉擇的周凱有些不知所措了,往日里揮斥方遒,指點江山的吳國大都督,今日居然會有了左右為難的一天,這樣的選擇,還不如死了干凈,起碼不用如此的煩惱。
死,這個字出現在周凱的腦海中之后,經久不散,或許死了真的就是最好的解脫呢,于是周凱臉上出現了一起決然,對凌嶸說道:“凌將軍,本都督已經知道了,你先下去吧,明日再來找本都督,就會有解決的辦法了?!?br/>
“喏!那末將明日再來見大都督!”凌嶸聽到周凱說有辦法,頓時大喜,應了一聲之后便退出去了。
文棱離開之后,周凱看著掛在架上的佩劍,久久不語,時間慢慢的過去了,天已經黑下來了,伙頭兵來給周凱送完飯之后,周凱環視著這座中軍大帳,默默地將飯吃完,然后走到案臺,揮筆寫下了一封信,放在案臺上,然后走到架子旁,拿起跟隨自己多年的佩劍。
周凱輕輕的撫摸著佩劍,嘴里喃喃道:“自古忠孝兩難全,父親,孩兒只能對不住你的,大王,周凱這就來陪你,代周家來向你賠罪了?!闭f罷,便抽出佩劍,橫在脖子上,用力一劃,隨著一股血箭的噴出,周凱整個人都倒在地上,看著大帳,默默地閉上了眼睛。
此時的吳軍大營一片寧靜,沒有人知道周凱已經自刎了,第二天一大早,凌嶸便應約來到中軍大帳,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吳軍大將馬利、朱俊,他們也是聽凌嶸說周凱已經想到辦法了,于是都想前來聽一聽。
眾人在帳外求見,可是帳內卻是沒有一絲反應,眾人一開始還以為是周凱還沒起來呢,于是又在帳外等待,過了半個時辰,帳內還不見動靜,眾人又喊了一聲周凱,但是還是沒有人回應,這才意識到不對。
眾人闖進中軍大帳,卻發現周凱倒在地上,尸體已經冰冷了,而地上還有一大攤血跡,眾人這才知道,原來周凱自殺了,頓時悲從中來,圍著周凱的尸體痛哭不已。
哭完之后,凌嶸走到案臺,看到周凱留下的信,打開一看,里面卻是周凱的遺言,周凱信中說到,吳國的覆滅他要負很大的責任,因為是他的家族牽頭攻入吳城的,他難辭其咎,沒有顏面再活在世上,于是便自殺,同時下令,在自己死后,大軍由文棱執掌,向鄧軍請降。
凌嶸等人草草的安葬了周凱之后,便遵循周凱的遺愿,由凌嶸統帥大軍,向鄧軍主將岳飛請降
對于吳城發生的一切,岳飛早就知道了,他原本還在想著,如果周凱能夠投降,自己怎么也得向鄧昇請命,讓周凱獨領一軍,但是沒有想到的的是,周凱居然如此悲壯,用自己的死為吳國的結局掛上了一個句號。
受降之后,岳飛又將周凱以侯爵之禮厚葬,此舉,也讓岳飛初步收服了吳軍降卒的心。
就在岳飛在黟縣收降吳軍之時,牛渚的桓恒、陵陽的陸峰、?縣的文棱也在同一時間向鄧軍投降了,至此,丹陽、吳郡兩郡的所有吳軍力量全部投降,鄧軍通往吳城之路也是一片坦途了。
乾元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,岳飛率領七萬兵馬向吳城進發,與此同時,常遇春也率領四萬兵馬南渡長江,向吳城進發。
乾元十六年十二月初一,岳飛、常遇春在吳城會師,一眾江東世家以張涌、謝泉、陸柏、周顓為首,在吳城外迎接岳飛大軍進城。
岳飛進城之后,第一時間便是封存了吳國宗廟和王宮,并把一眾孫氏族人和一眾吳國降臣送往宛城,不過對于張涌等人處死了馬氏和她的兒子,岳飛常遇春并沒有說什么,當初馬氏迫害泰安公主,這個仇鄧氏一族至今還是記著的,馬氏去了宛城也不會好過,與其去宛城受罪,還不如死在吳城來得干凈,而且現在泰安公主之女西陵翁主,是自己的兒媳婦,換個角度來講,馬氏和她的兒子跟自己還是仇人呢,岳飛就更加不會管了,不過岳飛還是借著這件事敲打了江東世家一番。
進駐吳城之后,岳飛又派人前往丹陽、吳郡各地去張榜安民,起初,吳國的百姓對于鄧軍的到來還是有些驚慌的,但是看到鄧軍進城之后,秋毫無犯,又有一眾江東世家的協助,兩郡很快便安定下來,而昔日被吳王強征入伍的百姓也陸續的返回故里,重新過上了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日子。
做完這一切之后,岳飛便率軍留在吳城,一來是坐鎮不太安穩的江東,二來是為了等待鄧昇的旨意以及前來接管江東諸郡的地方官。
自乾元十六年二月起,鄧軍誓師東進開始,歷經十個月,終滅吳國,如果算上籌謀開始,鄧國為了滅吳,花費了也有數年的時間,至此,鄧國已經徹底坐穩了南方半壁江山了,盡管南方還有越國和南國,但是鄧昇表示從來都沒有當他們是對手的,要滅這兩個國家,只要鄧昇想,只需一衛兵馬便可以了,不過現在鄧國的主要任務還是盡快恢復元氣,消化滅吳帶來的紅利,然后坐觀中原成敗,乘勢而上,為逐鹿中原,一統天下積攢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