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崇禎五年、六年的冬春之際,各條移民線利用朝廷政策還沒有實施的機會,從各個區域使勁的移民,因為最近的移民貸款遲約行情太好了,刺激得各路神仙拼命的搜刮移民,長江上的內河船只都供不應求。
而一些有心人,把目光對準了這次被朝廷劃為首要準許移民區域的山、陜地區,在此之前,因為路途遙遠,山、陜地區的移民費用非常高昂,所有的移民代理都愿意從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尋找移民,尤其是淮河流域,明廷為了保障泗州祖陵和運河安全,對淮河的治理一直沒有什么好的辦法,這片流域尤其是淮河南岸不是水災就是旱災,不是流傳一句唱詞:說鳳陽、道鳳陽,鳳陽是個好地方;自從出了個朱皇帝,十年倒有九年荒。
這片水旱災害頻繁的區域,受災的百姓多得很,移民一劃拉一大把,而且靠近淮河和運河,移民成本相對低廉,代理人根本不會跑到遙遠的山、陜地區拉人。
但是朝廷也出了政策,淮河南岸因為是朱皇帝龍興之地,被劃為升平區,往后在此移民的代價會增大許多,這樣一來,很多代理就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內地。
襄陽府的西北方向,茫茫群山之中有一個鄖陽府,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陜甘寧地區的流民安置過來的,向來民風彪悍,社會秩序比較混亂。
在鄖陽府和陜南交接的山區,另時空鼎鼎大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,綽號“曹操”的羅汝才這段時間遠沒有歷史上風光。另時空的歷史同期,農民運動正成燎原之勢,三十六支義軍縱橫中原,搞得明朝焦頭爛額。
不過本時空因為社團橫插一杠子,釜底抽薪把動亂之源的流民弄出去大半,只剩山陜之地還有部分災民,聲勢遠不如另時空,象闖王、闖將、八大王、神一魁等領袖都不知道在哪個山疙瘩里面轉悠呢。
羅汝才正糾集了二百多核心義軍在陜南和鄖陽交界的山溝里面轉悠,在大山里避風頭。
崇禎六年的春節剛過,天氣尚未完全轉暖,羅汝才和幾個核心骨干在山里巡視,對目前的形勢也是憂心忡忡。這時,幾個嘍啰兵押著三個蒙著眼的人和三匹馱馬從山外進來了。
羅汝才見狀,連忙趕了上去,沖著嘍啰兵喊道,“這是從哪里帶回來的肥羊啊!”
“回大當家,這幾個肥羊說要見您,說見不到您就不走了。”嘍啰兵回話道。
“啊,大當家啊,我是漢江黃后浪大當家派來的,跟您談生意來了!”一個蒙著眼的青壯漢子大聲叫道。
“來人,給客人解了,黃后浪大當家叫你過來干嘛?”羅汝才問道。
嘍啰兵聽羅汝才所言,就把幾個人的蒙眼布解下,把綁繩也松開,這三人連忙單膝跪下行禮。
“免了,免了,說說,你們過來找本人有什么事啊?”羅汝才問道。
“回大當家的話,小人名叫黃三,我們大當家有一樁買賣想和曹大當家做,不知大當家有沒有興趣?”這個叫黃三的青壯漢子躬身說道。
“說來聽聽?”羅汝才來了興趣。
“是這樣,海外有一個大主顧招募墾荒的百姓,手筆很大,有多少要多少,最近陜地受災嚴重,不知大當家有沒有門路,能夠從那邊把人弄過來,我們黃大當家有多少要多少。”黃三說道。
“噢,是個什么章程?”羅汝才繼續問道。
“人要一家子齊全的,只要沒病沒災送到漢江或者丹水邊上,我們大當家一口人愿意付十枚馬幣!您看怎樣?”黃三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