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向西北飛行,到了第三日的時候,易九霄便看到了一支軍隊。
這正是寧國的大軍,似乎沒有傳聞中的十萬,只有八萬余眾,很可能在之前戰斗有減員。
但也是鋪天蓋地多,整個隊伍綿延上百里之長。
看到了軍隊之后,易九霄并沒有緊隨,而是提升了高度,利用云層掩蓋了自己的身形。
因為隊伍中有五位金丹修士,被發現后少不得有一場惡戰。
果不其然,沒多久,隊伍之中便有一名金丹修士升空,用神念前后左右觀察著敵情。
但是他并未能發現易九霄,因為易九霄全身沒有法力波動,在空中與普通飛鳥無異。
這種觀察每隔兩個時辰進行一次,而且并非同一人,似乎是輪流升空。
這種情況下,要想偷襲或者伏擊都很難,只能是硬撼,修士軍隊的作戰方式跟凡人果然不同。
易九霄覺得以后跟修士大軍對陣,應該調整作戰思路,不能完全套用前世在大宋時的那些凡人戰術。
但是這種臨空偵查是建立己方實力的基礎上,比如說只有幾百人的匪徒隊伍,匪首哪怕是金丹修士,也不敢隨意升空。
到時候看不到別人,反而提前暴露了自己。
寧隊是向西而行,這讓易九霄放心了很多,自己的隊伍在石州西南,按照這個路線不會遭遇到。
但易九霄并沒有返回,他想跟著寧國隊伍,看看對方到底想干什么,更想看看修士軍隊之間的大規模作戰,這對于他將來統帥軍隊肯定大有裨益。
到了晚間,隊伍安營扎寨,易九霄也從空中落下,躲到山林之中隱藏起來。
第二日隊伍出發,易九霄照舊升空,緊跟不舍,同時觀察著軍隊的實力。
他發現,這八萬軍隊清一色地都是騎兵和車騎兵,并沒步兵這個兵種,這與大宋軍隊的差異很大,大宋以步兵為主。
這八萬大軍并非一個整體,而是以若干個編隊組成。
每千人為一個編隊,其中六百人主攻,兩百人主防,兩百人雜役。
這種編制方式倒與易九霄的禁軍編隊很是相似,看來也是各國普遍采用的編隊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