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九霄新年是一個人度過的,就在他買的那個院子里度過的。
四品官員朝廷不會賜予府第,只能住自己的房子,好在易九霄在國考之后立即買了住宅。
像他現在這個官階,收入也算高了,通常會都雇傭了仆役。但易九霄卻沒有。這倒不是他秉性孤獨,而是他需要清凈的修煉環境,白天在學士院,晚上回來幾乎就是修煉武道。
這半年多的時間,在武道上雖沒有大的突破,但提升還是很明顯,無論在煉體還是煉脈和煉神,都有進展。
他隱約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達到了武宗的中期,觸摸到了武宗的后期境界,比與季海對戰時強了不少。
武道修煉,不是簡單地將自己關起來,整天練習即可。武道需要的是戰,在戰中提升和領悟,但易九霄現在缺乏的是戰。
以前在萬家,還能與萬疏狂切磋,現在他只有單練。博州城中高手多了去,但他不敢也不能隨便找人比斗。
他很想上戰場,去跟敵軍拼個你死我活,可是卻沒有這樣的機會。不要說是在學士院,即使兵部官員,又幾人能親自征戰沙場呢?
有時候易九霄在想,如果一直在學士院待下去,整天與書卷打交道,自己修煉可能就荒廢了。
學士院是個超然的存在,如同世外桃源,高高在上。很多學士進去一混幾十年,直到老死,無論學業還是仕途最后都無疾而終。
易九霄不想這樣,他還是想走出去,最好是能去征戰沙場。
沒想到的是,過年后的二月初,機會就來了。易九霄不但要走出去,而且要走很遠,要走一條漫長或許沒有歸途的路。
易九霄在年前曾提交給費院長一份國策方案,沒想到這份方案正好契合了費院長的心意。
費院長這幾年一直在思考與鄰國間的戰略,只是一直沒有最終正式提議,這次易九霄的方案終于讓他堅定了決心,決定正式向皇上建議。
關于如何與鄰國交好,易九霄在方案中也提出了幾種方式,這都是借鑒大宋及前朝的做法。一種是納貢,一種是和親,還有就是互送質子,至于簽訂盟約,往往都是一紙空文。
納貢,是小國跟大國,弱國和強國之間的最常用的方式。你不攻打我,能夠保護我,每年我就進貢給你一些錢糧來換取平安,這種方式在周邊各國中已經普遍存在和為人熟知。
和親,就是將公主嫁給對方皇帝或者太子,建立親戚關系,這種方法在大宋以及前朝使用較多,基本能換個幾十年的和平,但在這個大陸至今沒有被使用。
質子,就是皇帝將自己的兒子放到對方的國家,以顯示誠意。如果兩國敵對,就會殺掉對方的質子,這個方法在春秋戰國時使用最多,也能換得暫時的和平。
費通看中了第二種方式,也就是和親,皇帝子女眾多,僅公主就有八個,其中適婚年齡的也有三個。
如果將其中一位公主嫁給魏國太子為妃,等太子登基,就是皇后,那樣兩國至少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相互依靠,共同御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