寬敞的城墻覆蓋著厚厚的冰層,歷經歲月的舊城被反復改造加高,塔樓、弩炮洞、絞車、弩車、投石器,到處都是施工后的痕跡,或許應該說戰爭的味道。△,
在工匠和施法者的共同努力之下,整個城墻區域至少加固了三十多米,過百米的城墻站在地上觀看的時候,就仿若步入云霄,只看外表的話,這里已經恐怕是北地第一堅城。
如今這座城市并沒遭受戰爭的威脅,大門都敞開的,還沒有走進城區,來來往往的人群就很吸引眼球了。
獸人們拿著皮貨和獵物當街叫賣,一邊大肆收購煙草、烈酒、棉衣等“北地奢侈品”,披著黑色斗篷的亡靈小心遠離這些熱血上頭的家伙,在小巷深處的小店中購買那些陰暗而和合法的“商品”。
在那陰溝巷子的臨街,矮人們的店鋪中升起了熔爐的黑色煙火,不管什么時候矮人的武器都是暢銷品,店鋪外那些北地野蠻人們一邊正在當街炫耀著自己的武技,希望能夠找到雇主,一邊卻在對著店鋪中烈酒和精良的武器裝備流口水。
剛剛抵達迪芬德的時候,我還以為走錯了地方,畢竟,比起那座記憶中永遠熊熊燃燒的戰火之城,這滿是叫賣聲和店鋪的商業都市,讓人覺得畫風有點不對。
“和八年前相比,每年的交易量和商業稅上漲了三百三十七倍,說是百倍繁榮,也是一點都沒有錯的。”
蕾妮的話語中滿是自豪。我也倒是能夠理解這種情緒。增長這么離譜。除了過去的基數實在太慘,更多的卻是迪芬德人的辛勞和努力,還有什么比看著家鄉一步一步走向繁榮,更讓人欣喜自豪的。
看了一下地圖,就發現僅僅只是作為交易場所的市場區,就已經比原來的迪芬德老城區大了。
我看了一下地圖上的標示,絕大部分的店鋪都是本地居民和地精開的,大部分外族都還是慕名而來的旅客和走商。看來,作為嵐盟無名有實的首都,政治地位的提高,也讓其大幅提高了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。
作為一座要塞城市,迪芬德是合格的,從一開始依據地理地勢的選址,嵐國歷代的建設積累,都讓這座城市成為了面向北方的一座堅固要塞,只要堵住了這里,北方的獸人和東北風的惡魔深淵都無法越過阻礙。
而隨著和整個北地進入和平期。假想敵化作盟友,原本的戰略要點的作用就急劇下降了。但并不代表著它退出了歷史舞臺,相反,由于嵐國在新生嵐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,迪芬德這座城市也越來越重要。
如今的迪芬德已經不是孤零零的孤城,它周遭數百公里內有七座衛星城,其中有的是礦石加工、冶煉的工程基地,有的是原料、糧食的儲備倉庫,還有北地最大的軍火、軍糧、軍械交易所,而其中的一半,是嵐國的騎士、戰士訓練基地,迪芬德及其附屬衛星城區,也是北地最大的兵營。
每一天,來自天南地北的行商和外交使節帶著各種的使命,不遠千里來到這里,年輕的騎士和勇者抱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這里,嵐盟的各族因各種緣由來到這里,人流量帶來了繁榮,多種族、多民族的交匯,帶來了經濟和文化的騰飛。
北地的政治、文化、經濟、軍事中心,嵐國的分量越重,迪芬德的作用就越大,和當年相比,中心城區至少擴大了四倍,若是算是衛星城,說是擴充幾十倍也沒錯,短時間內多次擴建,讓這座城市的街道顯得有些擁擠和混亂,但換個角度來看,無數種語言和居民在這里混居,卻也代表著無窮的生命力。
而和其他的商業城市相比,這里有一個優勢,卻是其他城邦無法比擬的,而這也是它能夠繁榮的根本。
圣潔的銀光形成了隱隱約約的天幕,無形的眼似乎正在注視著這座奇跡之城,而街道上來回巡邏的,卻不單單是嵐國的衛士,那帶著天平徽記的律法教士和公正騎士,依然是這座城市的守護者。
這里的交易很特殊,也很快捷,甚至在外人看來,很有點不可思議、不魔法。
“我向律法和冥府之神做出承若,我在契約上的承若都是真實,我將按期履行協議上的所有要求和條例,在三個月內將貨物交給對方。”
“吾向律法和冥府之神做出承若,吾等將在收到毛皮的一個月內交付貨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