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成了。
鄧肯剛剛離開法蘭人的營帳不久,便發現了墨洛維的標記從藍色變成了綠色,這應該是他已經被鄧肯說服,轉化為了能夠下達命令的友軍。上帝之鞭-阿提拉給諸多蠻族的壓力太大了,如果讓他逃回去,隨隨便便就能再度集結十多萬的大軍。
果然。
凌晨時分,墨洛維便悄悄派人來到鄧肯的營帳,表示愿意跟他合作,想辦法鏟草除根干掉上帝之鞭。
如此一來鄧肯的麾下便有三千多的騎兵部隊,其中精銳鐵騎也有一千余人。
接下來就是盯死埃提烏斯,歷史其實已經出現偏差了,因為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,托里斯蒙德王子率領西哥特軍隊撤走后,帝國聯軍便有點勢單力薄,再加上埃提烏斯有意放走對方,蠻族部隊也開始紛紛撤走,最后帝國軍隊包圍了幾天直接撤退了。
但是這一次,因為鄧肯的態度強硬,以及他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,蠻族聯軍們開始搖擺,都不怎么想走。
帝國軍隊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,依靠鄧肯作為山頭,許多軍隊統帥都想要建立不世之功,居然讓埃提烏斯一時間沒辦法彈壓下去,明顯帝國軍隊分裂成了兩個派系,一個是忠于埃提烏斯的,另一個是傾向于支持鄧肯的,后者以高盧行省的軍團和不列顛難民軍團為主。
這里重點說一下不列顛難民軍團,這個是當年帝國放棄不列顛行省后撤回來的軍隊。
他們早年在不列顛島都已經安家立業,撤回來后駐扎在高盧地區,因為上百年的家業沒了,才被世人戲稱為不列顛難民軍團,但事實上他們的戰斗力在帝國軍團里面也是第一梯隊,沒了家業只能靠勇猛作戰維持生計。
因為他們常年作戰,早些年還跨海遠征救援不列顛島,可以說是跟不列顛軍團打斷骨頭連著筋。
今時今日,鄧肯跨海遠征救援帝國,跟他們當年做得事情如出一轍!
歸屬感就是這么來的。
更加重要的是,鄧肯還是名義上的不列顛行省總督,算是他們當年的老上級,他們回歸高盧后待遇不怎么樣,先天上就傾向于支持更加強硬的鄧肯。這段時間有關于鄧肯的傳說,他們已經如雷貫耳,甚至還有其他版本的傳說。
其中一個傳說是這樣的,鄧肯祖上就是不列顛軍團的一員,后來撤回帝國后,遷徙到了潘諾尼亞的邊緣地帶。
鄧肯少年英雄,不忘祖輩的榮耀,在不列顛島飽受蠻族凌虐后,響應不列顛人的求援,單槍匹馬前往不列顛島建功立業,沒想到一戰成名,建立不世之功,連斬肯特王國的亨格斯和霍薩兩兄弟,最后丁塔吉爾公爵戰場受傷意外暴斃,他也順利成為了不列顛行省的新一任總督。
有關鄧肯冊封不列顛女公爵的事跡也一樣津津樂道,人們都稱呼為他為——守誓者-鄧肯。
這個傳說等于是把鄧肯帶入自己人的視角了。
他們當中不少人也想打回去,但是帝國實在支撐不起遠征了,只能讓不列顛軍團在高盧苦苦掙扎。
營帳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