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機器的事情交給了小胖哥,蘇渺又琢磨起了原材料的問題。蒜頭和辣椒之類的調料市面上一年四季都有,只是按這不同季節價格有漲跌,問題不大。但是木瓜是靠二伯父在村里收,他們這里目前還沒有專門從事木瓜種植的農戶,都是零散種植,而且品種參差不齊。木瓜收回來要經過去皮去籽,晾曬縮水,即使之后還要在進行略微泡發和加入料料,要制成一瓶木瓜絲,也需要將近一斤半的木瓜才能制成。隨著銷量和產能的增加,對于木瓜的需求越來越大,如果還單純用目前的收購方式,蘇渺覺得有些被動。于是她產生了能夠以自家批量種植為主,向散戶收購為主的想法。她和父親說了自己的想法后,蘇元正覺得這是一個可行之策,但是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。“渺渺,首先我們家沒有地,要種得租地,還得雇人來管理,而且如果從小苗開始種,得兩三年才有收成,這中途的成本不少。”“爸爸,我想回去問問二伯和二伯母愿不愿意負責這一塊,他們有地也可以做管理,平時可以請幫工,祥哥和嫂子就挺合適的。至于種植的話我不打算從小苗開始種,我們可以去向散戶收成樹或半成樹來種植,前期投入會比較大,但是如果順利,半年之后我們就能有穩定供貨的木瓜基地了,不過專業技術我不了解,能不能這么種還得向農科站咨詢。”這是一件長遠的大事,具體的落地實施還得靠二伯和二伯母,打電話一句兩句的說不清,所以蘇渺決定回一趟蘇家村。自從蘇裕和江鋒毅可以挑大梁之后,蘇元正也自由很多,陪著蘇渺回去了。二伯接了他們的電話說要回去,也沒具體說是因為什么,而幾個小時后他們就到了。二伯騎著三輪車出來接,問道:“怎么突然回來了,有什么事情要辦嗎?”“二伯,我們有事要跟你和二伯母商量,電話里說不清,就直接回來了。”“哦哦,好,那我們直接回家去,你二伯母在家呢。”蘇渺和父親到了二伯家,先去看望了三婆,等二伯母也進來坐了,便將種木瓜的想法跟他們說了說。批量種木瓜給作坊供貨?這倒是新奇,木瓜不是經濟作物,他們這里還從來沒有人大量種植過。這新思路讓二伯和二伯母一時沒反應過來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但是三婆開口就是稱贊:“這法子好!自己手里有貨,心里不慌,作坊的原料和成本也能穩定。”蘇渺笑瞇瞇的說:“三婆你也支持我的想法?”“當然支持,我們渺渺就是頂聰明的,要想成事就得看得長遠,凡事得做到別人前頭。你能想著你二伯和伯母,肯交給他們來做,是你對他們的情分,至于他們想不想的通就看他們的悟性了。”三婆直接在兒子兒媳前這么說,把兩人都逗笑了,二伯說:“媽,您這是拿話點我呢!我也沒說不干吶,我都已經在考慮該怎么干了。”二伯母也說:“是啊,媽,您還不知道我嘛,這么大的便宜渺渺給了我們,那里有推出去的,我們有地又有力氣,渺渺指哪我們就打哪!”既然二位表了態,這事兒也算是成了一半了,不過三婆又開口道:“但是有一點,你們得和阿志兩公婆分開來。”二伯一驚,連忙說:“啊?媽,你要讓我們和阿志分家?他是大兒子,以后要給我們養老的,這怎么分?”“說是分家,也不是分家,現在時代不同了,也不像解放前那樣一個大家長把著家里所有的錢,幾個孩子們賺到的錢現在不都是在他們自己手上嗎?我指的是你們和阿正渺渺合作的這個事,這個種植管理是由你們來做,不是由我們一家來做,以后如果阿志兩公婆要是去幫忙,就按幫工來算,不能讓他們做主,也不能少了他們的工錢。我們做老人的要把這些理清楚,以后等我們不在了,孩子們都不會因為這些吵架。”蘇渺在一旁聽著,覺得三婆真是睿智極了,看得也通透,怪不得二伯一家的孩子都是好的,教育真的很重要。二伯細想了想,說:“我曉得了,現在家里開了小賣部,也還有莊稼,就讓阿志他們忙活這些就夠了。村尾靠近溪邊我們有塊地,光線好澆水也方便,就是沒那么肥,種木瓜樹不用那么肥的地,那邊就剛好合適。之前種的菜,現在都長起來了,把菜一收就能空出地來,那我們這樹要去和好幾個村的人收才行吧,要怎么挖過來還是個技術活兒。”蘇渺微皺著眉頭,輕輕搖了搖頭說道:“這些農業知識我不太懂,光靠自己蠻干不太行,我想明天去農科站咨詢一下,那有專業的農藝師,可以給我們專業的建議和指導,這樣成功率會更高。”原本一直坐在旁邊安靜聆聽的蘇元正說道:“專業的事情還是得由專業的人來指導,來之前我聯系了一農業局的朋友,他說已經幫找好了人,打過招呼了,一位也是姓蘇的農藝師,大學學歷!聽說雖然才三十出頭,現在已經是農科站的技術骨干了。”蘇渺驚喜又崇拜地看著父親,嘴里還忍不住夸贊道:“爸爸!你好厲害!還認識農業局的人~”“嘿嘿嘿,再怎么說也在廠里也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,在寧縣也是認識一些人的。”二伯拍著胸脯說道:“行!明天我騎三輪,和你們一起去!我把我這地的情況和專家說說,問問能不能種,要是可以我回來馬上收拾起來。”于是,事情大致先這么定下來,至于怎么開展,還得明天問過了專家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規劃。畢竟這和在自己門口種一兩棵木瓜樹可不一樣,要進行批量種植,選地,選品,栽種方式,后期養護,都是技術活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