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位老人離開邕城多年,但是無論腳步走多遠,腦海中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,一頭鎖定了海峽對岸,一頭則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。
而對于擁有故鄉味覺,形式卻很新穎的蘇記他們也很是喜歡,在這住的這個月,經常帶著兒子來蘇記吃東西。
林永昌說:“這鹵味和生滾粥以前倒是少見,但是我吃起來卻十分合胃口,老友的做法也是第一次吃,但這酸筍我倒是很小就喜歡。
我記得我娘有一次腌酸筍,讓我去洗攤子,我沒洗干凈,里面還有油,那一壇子的酸筍就這么壞了,我爹把我屁股抽得腫了好幾天。”
他說著說著笑了起來,笑著笑著眼眶又紅了起來。
去彎彎這么多年,大家把家鄉的風味都帶了過去,但終究是改良過,融合進了那邊的口味,與家鄉不盡相同了。
林永茂對木瓜絲醬菜格外的喜歡,他問蘇渺:“姑娘,這木瓜絲是買的還是你們自己做的,我沒有在別人的店里吃到過。”
“這個木瓜絲醬菜是橫縣一帶的做法,其實不少人家會做呢,但每家的味道都是有一點差距的,我們家的這個是我二伯母的手藝,十里八鄉都很出名的!”
“這個醬菜能放多久?可以單買嗎?我想帶一些回去給我太太也嘗一嘗,她是原住民,還從來沒有吃到過我們這里地道的食物呢。”
蘇渺想了想,說:“其實具體的保質期我也不清楚,如果密封進罐子里保存幾個月不是問題,但是打開之后就要盡快的食用,而且要用干凈的筷子來夾。我們可以做來單賣,但是因為以前沒有這樣賣過,定價方面我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。”
“好呀!你和家人商量一下,我們還能呆十天,如果可以請你們多做一些。不瞞你說,我在那邊是有餐飲店的,也想放到店里讓客人們嘗一嘗。”
“食品也能帶過去嗎?”蘇渺問道,因為她知道很多出入境對于攜帶的食物是有限制的,不清楚現在的政策是如何。
林永茂擺擺手說:“沒關系,我們有認識人的,到時候我們辦理托運,查就查嘛,大不了到時候開一罐出來讓他們也嘗嘗,呵,免得他們坐井觀天總覺得自己什么都是最好的。”
蘇渺很重視這一單生意,因為她知道在從明年開始兩岸經貿往來開始搭建,民間接觸與投資也逐步放開。
這一罐不起眼的木瓜絲,有可能成為她的敲門磚。
二伯母做醬菜的手藝有一半交給了蘇惠,其中就包括木瓜醬菜,而蘇惠也帶著蘇渺做過。
但是蘇渺還是特地打電話和二伯母說了這件事情,二伯母在電話里說:“這哪里值得打電話回來問的,交給你了就是你的,既然有人要買你便做了去賣,有錢還能不賺嗎?要是你們忙不過來我在家里做了托上去給你們也行。”
最后大家商量決定,為了避免在味道上哪怕一點點的差距,還是在這邊統一批次來做。
去小胖哥那買到了塑料罐子,比玻璃罐子輕便耐運輸,成本也比較低,一罐一斤裝,一塊錢。
林永茂覺得這個價格等于白撿,于是主動提價兩毛,直接定了一百瓶,要不是現在還只是試探階段,運太多東西實在引人注目,他高低要拿個一千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