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中午,小胖哥的秘書很準時的來了,手里提著一個鋁制的飯桶,大大的容量,上頭還有一個能裝菜的隔層。今天給他煮的是魚片粥,從小鍋里倒進去分量剛剛好,蘇元正又給隔層夾了兩樣清炒時蔬,這是店里自助粥現成的,最后還放了一顆鹵蛋。秘書也是個年輕小伙兒,笑容滿面的接過飯桶道了謝,往蘇元正手里塞了一個信封,說是小胖哥給的餐費,然后就往外走。蘇元正從信封里抽出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,連忙追上去,可是小伙兒動作太快,已經騎上自行車了。蘇元正把信封放回房間,等女兒放學回來再給她看,說:“這么大張的錢,我還只有在很小的時候見過呢!紙幣改版后就沒有這么大額的了!”蘇渺拿著大鈔左看看右看看,開心的說:“爸爸,這百元大鈔好像是四月份剛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里的,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還很少呢!小胖哥他們家生意果然做得大,都已經用上了。”“渺渺,我們是不是不應該收這么多錢呀!小胖之前幫了我們大忙,平時也沒少照顧我們生意,現在他病了,我們店里煮點粥這都是順手的。”“沒事的爸,小胖哥現在可是小老板,講究著呢,朋友嘛,就是你來我往的,他給我們就拿著,把粥煮好就成了。”這幾天蘇渺是沒空再去探望小胖哥了,因為中考即將到來,他們要進行中考預考了,預考一周后才是正式的中考。每年中考之前,由教育局統一時間,由各個學校組織進行一次模擬考試,稱為“預備考試”或“預備登記”。預考的成績不作為中考的正式成績,主要是為了讓考生提前熟悉考試環境和規則,適應考試節奏,從而減輕中考壓力。蘇渺是沒有什么心理壓力的,穩定發揮,就當做一場平常的考試。預考完就要填報志愿了,是的!填志愿。和小升初不同,中考志愿要在考前就填報了,這對于一般的考生來說是個大難題。因為會擴大不穩定性,每年都有因為估分不準而錯失升學機會的。但是,這個煩惱,與一中集訓隊無關。作為全市最尖子班級,從設立集訓隊開始,高中升學率為百分之百,升入省最重點高中,也就是一高的比例為百分之九十五。剩余的那百分之五,不是進不去,而是選擇了跟隨父母去外省求學。終于到了中考的那天,考場外可謂是人山人海啊,不少考生都是全家齊齊出動送考。搬來小板凳要在外頭坐等的家長也比比皆是,六月中旬已經十分的炎熱了,他們備好了遮陽傘,大水壺和清涼油,預備著持久戰。蘇渺看此場景,對父親說:“爸,你可千萬別學,快回去吧。”蘇元正對女兒的淡定已經見怪不怪了,點點頭說:“我不守著,你先進考場,看到你進去了爸爸就走。”蘇渺走向校門,拿出了準考證給老師核查。準備證上印著一九八七年邕城中等學校招生(暨初中畢業會考)準考證,準考證號是印刷的,考生名字,考點和考場都是手寫的,上頭還貼著蘇渺的大頭照。蘇渺進考點后很順利的找到了考場和座位,三樓靠窗的位置正對著校門,望下去還能看到父親。蘇元正看到女兒坐定,也安下了心,和她招招手,比了個大拇指就騎車走了。沒到開考時間,校門還是熱鬧非凡,坐在蘇渺前面的考生,覺得這些吵鬧聲實在太過厭煩,直接把自己身旁的窗戶關上了。嘴里嘟囔著:“真倒霉,怎么排了這么個位置,吵吵鬧鬧的一會兒要怎么答題。”可他關窗的舉動并沒有什么效果,因為蘇渺聽到了更大的爭吵聲。她好奇的往校門看去,竟是柳招娣在和檢查準考證的老師吵架。自從來了一中,她可真是放飛自我了,完全不見以前小心討好的樣子。不同于其他考生樸素的書包,柳招娣拎著一個精致小巧的手提包,此時正在質問老師:“為什么不讓我進去!我都說了我是一中的學生,今天在這里考試!”“同學,請出示準考證核驗。”那位老師是外校的,眉頭緊皺的看著她,不敢相信一中竟然還有這樣的學生,看來是光輝不復從前啦!今年他們二中豈不是有機會趕了?“我忘了帶了!直接進去就行!”“那不能進,現在還有時間,你可以讓家長送過來。”柳招娣說得天經地義,老師回得鐵面無私。“那么麻煩干嘛,誰這么無聊假裝考試啊?你讓我進去坐那,要是沒人再來不就證明我是本人了嗎?”“嗯?那你知道自己的考場和座位號嗎?”老師提出關鍵性問題。“額……不記得了,你幫我查一下不就行了嗎?”后面還有不少考生要進場,老師沒功夫和她扯這么多,直接擺手說:“不行,要么回去拿,要么明年再考!考場重地,保持肅靜,不然就按規定禁考三年。”柳招娣見講不通,只得灰溜溜去給姑姑打電話了,新姑父家剛剛安裝的電話。見她離開,蘇渺也收回視線,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感覺,上一世她這么爭氣也得不到柳絮一個好臉,柳招娣以為照自己那個尿性還能得柳絮多少耐心?在這樣惹事下去,很快就會被一腳蹬開了。雖然考前老師反復強調不能遲到,記得帶好準考證,但是考試的這三天仍有不少同學是忘帶的。有的是急急忙忙跑回去拿,有的是家人發現了送過來。最有趣的是考語文那天,有個家長可能找不到車,直接開著拖拉機就來送準考證了。現在市里開拖拉機上路的還真不多見,那“砰砰砰”的巨響引起了整條街的關注。那個考生也沒想到老叔這么出其不意,捂著臉接過準考證,低著頭,像火燒屁股一般跑進大門去了。他老叔還在那和自己大哥洋洋得意的說:“怎么樣?沒耽誤吧?我就說你不用回去,我辦事你還不放心嗎?”周圍的家長知道都是為了孩子,也都相視而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