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2章各自思量
1948、各自思量
這就是有著自己師承和師承已經(jīng)斷絕之間的本質(zhì)區(qū)別。
一個是只能靠自己去摸索,看到摸索的困難之后,選擇了豁出去,讓自己身處最大的危險之中,不斷的鍛造自身。
一個是不需要去著急,因為人家明白最好的方法,實際上是結合,一邊在獲取功德的狀況下,拿著獲取到的這些功德來更好的促進自己已然閱讀佛經(jīng)的參悟,引導自身修為境界的提升。
不能說哪一個就一定是最好的,無非是選擇而已。
無非是相比于有著更多主動權的唐三藏而言,孫悟空可選擇的并不多,也只能做出這樣的選擇。
但也不能說孫悟空就一定是被迫,或許一開始心中有著這樣的感覺,可隨著時間的推移,隨著自身修為境界的提升,隨著自身底蘊的一點一滴填補,所有的不喜也早就被他跑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人家如今也早就樂在其中,在這個時候,哪怕給了孫悟空更多選擇,多半也不會樂意。
誰讓這條選擇,也恰好是最適合孫悟空的?
反過來,也不能說唐三藏的選擇不好,穩(wěn)中求進又有什么不好的?
既安全,又在穩(wěn)中推進,換做任何人也不會不歡喜。
只是,唐三藏并不知道這樣的選擇,卻沒有真正將深淵前線最大的好處激發(fā)出來。
也只能說他的認知依舊還不夠,這一點,和觀世音等人相比,就顯得有些稚嫩了。
那觀世音雖看起來和唐三藏一個模樣,可人家手中的速度可從來不慢,但凡看到面前對手不足以驗證自己所得之時,下起殺手來那就一個果斷。
觀世音的做法,實際上也是諸多老牌準圣的選擇,無論是無當圣母還是莊周、文殊普賢,哪怕張百忍,實際上做出的選擇,或多或少也和觀世音相當。
這些老牌準圣的進步同樣不小,也可以稱之為顯著,如果說在踏入諸天之前,在洪荒之中,這些老牌準圣每提升一點一滴,都需要無量時間去堆積,那么如今,他們就相當于小步快跑。
如何讓他們不滿意?
他們心態(tài)卻也好了無數(shù),哪怕很清楚越是斬殺數(shù)量越多的深淵魔神,得到的也越多,但他們依舊選擇了克制,以一種游刃有余的心態(tài)去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