斐潛坐在馬背之上,搖搖晃晃的向前而行,心中還在不斷的盤算著,計較著,就像是地主老財盤算著自家土地的莊禾🃧一樣。
這年頭,誰都不輕松。
別看現在斐潛不用親臨前線,實際🔝🁥上要操心的事情也不算少。
就拿句讀這么一個事情來說,早在平陽,斐潛就試著推🂋🍌動了一下,但是就和許🞉💖👳多新事物一樣,在生長的初期,總是獲得批判的雨🚳水澆灌得更多一些。
有人說句讀就是脫褲子放屁,嗯,雖☯🂸然沒有這么粗俗,但是意思也差不多,就是表示懂的句讀那是讀書人基礎當中的基礎,還需要特別在書中標明么?
還有人說不標句讀,就是為了讓讀書人多鉆研,多誦讀,若是什么都簡單了,那還叫什么求學?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,只有苦學而獲的才能牢記一輩子🉥。
這些說法有錯么?
聽起來似乎也有幾分道理,也不能🔝🁥說是完全錯誤。
只不過么……
秦同文,但是也僅僅是同了文字的形狀,而句讀一出,才真正走向了在🁧☙文字的意思方面的統一。在最早的句讀之中,一個句子斷在哪里,是由授課老師來點出來的,所以到了韓愈的年代,依舊還有“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”的說法。
一開始的句讀,有用類似于打勾的符號標注的,也有用類似于頓號來標注的💠📌🙝,到了唐代的時候☮,實心圓點才出現,一🃧直到了民國期間,依舊還有很多人不用句讀,就連一些報紙上面也是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的。
為什么會這樣?
斐潛覺得,就像是每一個行當都有個門檻一樣,而經學的第一道門檻,就是句讀。那些在幼兒時期受倒了句讀摧殘而成長起來的文人,一方面是習慣了沒有句讀的文章,另外一方面也未必沒有老夫當年吃過的苦頭,難道下一輩年輕的不應該嘗一嘗的🁽念頭……
幸好,現在還是在漢代。
“天地君親師”,或者說,“天地君父師”出🃱現的時間還不算太長,還沒有成長為一個不可撼動的龐然大物……
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在《國語》🝈之中,最先出現了“君”、“親”、“師”三者的闡述和概念,后來荀子加進去了“天”和“地”,并且對“天地君親師”五者做了闡述,在東漢《太平經》之中正式的出場,然后綿延千年。
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,句讀,是華夏“天地君親師”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也是師父掌管話語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權🕔柄,若是沒有了師傅的傳授,就算能自學認字,也斷不了句子,看不懂文章!
要破讖緯,也需要明句讀。
信馬由韁之中,斐潛忽然看見眼前的府邸似乎🃱有些眼熟,抬頭一看,只見府邸之前的大☖門匾額上面🚎💎🐬寫著大大的兩個字“蔡府”……
咦,怎么走到這里來了?